本市動態
我市召開第六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1月21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六場廊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和有力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情況。?
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進一步調整、充實、完善指揮體系,各項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群眾防控意識明顯提升。目前,除固安縣外,全市其他縣(市、區)均已完成七天的居家防疫,社會秩序平安穩定。并針對城市和農村運行管理制定了一整套有序推進常態化管控的方案,對道路交通管理、農村社區防控排查、首診負責制及藥店管理、生活必需品供應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逐步恢復交通通行,堅決守住入廊各個卡口,把好外防輸入輸出的第一道防線。按照便利大交通、暢通小交通要求,除對進京和入市通道嚴格檢查外,撤銷市域內其他檢查站點,車輛在廊坊市域可暢通通行。1月19日0時至25日24時,我市主城區和各縣(市)主城區(固安縣除外)環線檢查站點警力不變、站點不撤、勤務等級不變,繼續保持全員在崗在位,做好進出城方向的交通管控疏導。自1月26日0時起,主城區和各縣(市)城區(固安縣除外)環線檢查站點梯次減少用警,逐步過渡到以早、晚高峰時段為主的勤務模式,維護路面交通秩序。對生產生活物資運輸車輛人員開辟綠色通道,持車輛運輸通行證和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以進入市區。有序恢復全市縣際客運班車、客運包車和城市公交、出租車運營。目前,125條公交線路已全部恢復。
?針對三河市居住著大批在北京工作的通勤人員情況,三河市加強通勤管控,境內車輛及人員“非必要不進京、非必要不出省、非必須少出行”。有特殊緊急事情確需進京的,須持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嚴格遵守首都疫情防控政策規定。目前,北京通勤人員有序恢復正常通勤。全市41個進京路口,其中15個與北京聯勤共同查控。每天共投入警力、綜治及衛健工作人員944人全天候執勤。對于保障北京市場物資供應車輛,持應急物資運輸相關證明、駕乘人員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予放行。1月19日以來,累計放行民生運輸車輛600余輛次。進京公交自1月20日起有序恢復運營,所有車輛嚴格執行一車一安全員、掃碼、測溫、佩戴口罩和車輛消毒等措施,確保城鄉居民健康、安全、順利出行。此外,為滿足通勤人員進京需求,緩解核酸檢測壓力,北京衛健委派出清華長賡醫院、佑安醫院40名醫務人員,攜帶設備,入駐燕達醫院,協助三河市完成檢測20萬人次。
社區和農村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社區和村街實行憑證出入,對市域內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的居民發放出入證;同時,按照國家和省級有關疫情防控政策,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強化三級領導包聯制度,壓緊壓實村(社區)“兩委”和基層干部責任,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站(所)、村衛生室和藥店監督管理,確保一旦發現發熱病人及時預警、規范處置。其他重點場所,火車站嚴格執行消殺通風,進出旅客一律測體溫、核驗健康碼、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公共服務場所嚴格實行健康碼、行程碼查驗和通風消殺等措施,分類有序開放超市、商場、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陸續正常營業;全市34所高中(高三年級)實行師生“一人一檔”,確保師生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全程可溯。?
我市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方面嚴格落實屬地、部門、企業、職工四方責任,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環境整治、健康監測、核酸檢測、消毒消殺等防控措施,加大巡查檢查力度,確保在受控、安全的條件下,分類分批穩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大企業幫扶力度,保障各類生產要素,協調解決用工緊張、資金短缺、物流運輸等問題。同時,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防生產安全事故。
?據了解,廊坊臨空經濟區自1月4日以來,先后完成三輪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有力有序抓好疫情常態化復工復產,第一時間組織復工,協調解決各項目供應鏈、原材料和物品運輸等實際問題,全力推動29個項目、35個工地建設速度,在保證冬季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奪取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雙勝利。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組織300余名工人全力施工,確保6月底之前與北京大興同步實現封關驗收。全面推進臨空水系建設,春節之前完成開挖30萬方,加快推進航空小鎮人才家園90萬平方米建設和回遷區臨空家園480萬平方米建設。同時,啟動實施一批高端高新產業項目。目前,臨空區工地管理有序,工人思想穩定、響應號召、臨空過年、加快建設,實現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市繼續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做足各種準備,進一步加強病患救治、流調摸排、交通管理、市場保供、復工復產等方面工作,不斷強化常態化防控舉措,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