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生
我市全面落實農村首診負責制和藥店監管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層是關鍵。1月19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進一步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負責制和強化藥店管理的通知》,切實提高基層疫情發現、預警和處置能力,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居民看病就醫的第一接觸點,也是疫情防控的“一線哨所”。我市嚴格落實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診所、門診部等基層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壓實防控責任,強化疾病診治能力,充分發揮其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過程中,對發熱患者篩查、密切接觸人員管理、廣泛動員和宣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確保百姓在家門口解決健康問題,實現疫情應急防控網功能。
前幾日,大城縣南趙扶鎮小店子村村民劉錦標因聽力減退到村衛生室就診。查看行程碼、健康碼,登記信息,測量體溫……完成這些操作后,劉錦標隨村醫王郁蔥進入就診室。完成治療后,王郁蔥提示劉錦標如有發熱癥狀要及時到衛生室就診。
“我們會對所有患者進行就診排查,如有發熱患者,及時撥打120安全轉運至發熱門診篩查,不讓患者擅自離開或獨自前往發熱門診。”王郁蔥介紹,衛生室每天進行兩次紫外線消毒,門前桌上擺放的體溫槍、就診信息記錄本、消毒物品等會及時更換,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就診環境。
1月20日,在香河縣安平鎮二街村衛生室,村醫張奎本一邊為就診人測溫,一邊指導其完成信息登記。“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必須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守牢農村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張奎本說,他們已經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鎮衛生院簽訂了疫情防控承諾書,將嚴格按規范流程落實預檢分診和首診負責制,為守護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站好崗。
作為基層應急防控體系的核心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于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關口前移具有重要基礎作用。三河市制定《三河市進一步落實首診負責制的意見》,明確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做好發熱患者的登記、報告、留觀、核酸檢測和醫療救治工作。同時,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要不斷強化發熱門診和隔離觀察室管理,24小時接診,切實提高醫療處置水平,確保不出紕漏。
為避免衛生室交叉感染,我市各基層醫療機構預檢分診標識醒目,醫護人員正確引導患者就診,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對進入本機構人員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對就診患者規范登記有效身份信息、詢問癥狀體征和流行病學史等,嚴把第一道關口。對所有來本機構診療的發熱患者不推諉拒收、不私自接診和治療,及時撥打120,將發熱患者及可疑病例安全轉運至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同時做好信息登記,于1小時內報告所在地衛生健康部門,做好室內終末消毒,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迅速高效落實防控措施,織密織牢基層疫情防控防護網。
對購買發熱、咳嗽、腹瀉等藥品的消費者進行實名登記,確保用藥人信息準確、完整、可追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眾多藥店同樣發揮著“哨點”作用。
“您好,購買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藥物需要先登記,這樣信息完整就實現了全程可追溯。”1月 20日上午,在安次區落垡鎮東張務村的惠恩堂醫藥店,村民趙華榮購買了一盒感冒清熱顆粒和一盒感通片,并在營業員付春惠的引導下填寫購藥信息登記表。一直以來,該藥店對前來購藥的患者進行有效信息登記,確保消費者用藥及時、安全。
我市嚴格各類藥店的監督管理,加大對各類藥店的監管,對購買退熱、止咳、感冒類等藥品的人員嚴格進行測體溫、掃碼、實名登記,并詳細記錄用藥人的姓名、現居住地址、工作單位、癥狀體征、流行病學史等信息。“我們面向全市45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673家經營門店發放《廊坊市藥店疫情防控監測哨點預警處置流程圖》,針對體溫、行程健康碼正常人員與異常人員現場處置流程進行明確規范,強化藥店疫情防控監測‘哨點’作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流通監管科科長劉國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