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工作
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決議
(2020年11月18日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11月18日在廊坊舉行。
會議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楊曉和作了講話。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楊曉和受市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廊坊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楊曉和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一致認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和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體現時代新變化、符合實踐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描繪了“十四五”時期和二〇三五年河北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準確把握核心要義,不折不扣推動中央和省委全會精神在廊坊落地落實。
全會充分肯定一年來市委常委會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戰大考,市委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特別是王東峰書記對廊坊發展的指示要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雙勝利,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推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向好。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成績,邁出了新時代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新步伐。
全會一致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經濟實力效益穩步提升,協同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突出,改革開放卓有成效,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治理扎實推進。“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市上下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新時代推進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全會一致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市發展環境仍處于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發展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為我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寶貴機遇和戰略支撐。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際門戶地位凸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全面提速,廊坊大發展快發展的時機已到、大勢已成。同時也存在諸多挑戰,實現與區位優勢相匹配、與發展基礎相對等、與上級要求相適應的高質量發展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必須順應大勢看廊坊,強化機遇意識;站位大局看廊坊,強化擔當意識;透視廊坊看廊坊,強化危機意識。全市上下要胸懷“兩個大局”,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的新趨勢新任務,牢牢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遵循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開辟廊坊發展新境界。
全會提出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就是:全面構建新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基本實現與京津一體化發展。全市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轉化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大臺階;基本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都市現代農業為重要補充的現代產業體系;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廊坊目標基本實現;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廊坊貢獻。
全會提出了廊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和東峰書記在廊坊調研時的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統領,以綠色發展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加快提升北中南三大板塊發展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發展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城市經濟、縣域經濟,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城鄉文明進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實現與廊坊區位優勢相匹配、與廊坊經濟基礎相對等、與省委要求相適應的高質量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乘勢騰飛,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廊坊更大貢獻。
全會提出廊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就是:協同發展取得新成就。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完善,城鄉空間和功能格局進一步優化,重點生態修復與建設工程基本完成,軌道、公路等交通路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卓有成效,與京津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增長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科技創新轉化能力明顯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加優化,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臨空經濟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放大開發區品牌效應,做優壯大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引擎。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優美。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幅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作用更加凸顯。
全會提出,做好“十四五”工作,要聚焦一個目標,用好兩大機遇,提升三大板塊,建設四個廊坊。一個目標,就是建設“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載地、京津冀協同發展典范城市”。兩大機遇,就是用足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兩個重大戰略機遇,扎實做好深耕北京、融入機場、借力雄安的文章,在服從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國家大事中加快發展自己。三大板塊,就是強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依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推動南三縣在服務雄安、借勢天津中全面提速發展。四個廊坊,就是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
全會提出,要主動服務和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緊緊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著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要加快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高質量協同發展,推動中部縣(區)借勢臨空經濟區加速發展,推動南三縣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
全會提出,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全會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部署、新要求,著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潛能,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強力推進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持續加強高端人才引進培育,不斷壯大科技創新主體,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
全會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進消費擴容提質。
全會提出,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增添發展動力活力。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圍繞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等重點任務,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內生發展動力。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全力穩外資穩外貿,加快提升開發區能級水平。
全會提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要加強糧食生產,加快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
全會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建設京津走廊生態宜居城市。要持續強化污染防治,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現資源高效節約利用,不斷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全會提出,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新成效。按照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要求,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優化空間布局,加快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全會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全會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積極辦好民生實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健康廊坊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全會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開啟平安廊坊建設新篇章。落實國家安全戰略,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化社會治理改革,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堅決扛起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之責,努力以廊坊之穩拱衛首都安全。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全會提出,要強化組織領導,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奮斗。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扎實推進規劃制定和落實。
全會號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勇于開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